7月11日,联合国发布《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预测2100年中国人口将降至6.33亿,低于2022年预测的7.67亿,也低于2019年预测的10.65亿。

回顾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是联合国还是社科院,对未来人口的预测都存在很大的偏差,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更大原因是人们的变幻莫测,尤其是在结婚生子方面,随着一系列社会成本的不断增加, 人们对生育的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即使它像联合国一样强大,《世界人口展望》对我国的人口预测也总是被夸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例如,1992年联合国预测,在计划生育措施下,中国2023年生育率将达到2.1,人口为15.3亿,2012年,2023年生育率修正为1.7,人口减少到14.4亿。

但即便是废除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三孩政策管家婆2024全年免费资料,2023年中国生育率仍仅为1.0,人口仅为14.1亿,远低于联合国人口专家的预测。

人口之所以难以预测,是因为很难用数学公式得出准确的结论,而对人口的错误预测也可能导致我们自己的成本。

为什么人口预测很重要?

因为人口决定基础设施,也就是说,人口的未来趋势决定了我们是应该建设更多的中小学,还是应该关闭更多的中小学,而人口也决定了母婴的水平,以及教育产业,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人口预测来做布局的。

如今,中国的生育率正在下降,除了导致生育率下降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持续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在30年的计划生育下,人们对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2024新澳彩料免费资料,只生一个孩子成为社会常态。

该地区经济越发达,人口的生育率就越低。

以上海为例,2023年上海的生育率只有0.6,其中近一半的区域生育率只有0.4,如果未来不能把生育率稳定在0.8,那么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不足10.3亿联合国人口预测频频失误,中国未来人口走向成谜,到2100年,中国总人口将只有3.2亿。

计划生育带来的生育习惯改变的代价是巨大的。

而计划生育本身也离不开人口预测。

事实上,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当初是由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推动的。从1972年到1986年,拉斐尔·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执行主任萨拉斯曾八次访问中国,游说计划生育。

1979年,中国一对外开放,联合国人口基金就给中国出资5000万美元,要知道,从1950年到1980年,中国的平均外汇储备只有1.47亿美元,5000万美元在当时是天文数字。

有了这笔资金,中国成立了计划生育机构,实施了独生子女战略,而此后几十年活跃在中国人口学术界的人口统计学家,大多也都接受过联合国人口基金的培训,因此他们对中国人口的估计和预测与联合国的预测基本一致。

例如,在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也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7年开始下降,但实际上,仅仅在过去两年,中国人口才开始下降。

计划生育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改变了手术。

1981年,中国只有220万例绝育手术,到1983年,这一数字飙升至2070万例,堕胎数量从870万例飙升至1440万例。

1983年,时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的钱老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第一届人口奖,以表彰他对控制国家人口的贡献。

人口统计学家对人口预测的严重失衡,也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开放生育的时机。

例如,2006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提到,建议坚持独生子女制,预测生育率将长期稳定在1.8,总人口直到2034年才会出现负增长。

但事实上,中国人口将在2022年开始负增长,比预测提前十年,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0。

我们对人口的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我国人口过剩,社会发展速度不足以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养成了少生孩子的习惯;但计划生育实施不到30年,人们的关注点已经从太多人变成了太少。

而对人口形势的误判,也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个问题为时已晚。

2019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提醒人们,距离总人口下降还有不到10年的时间。

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27年中国人口将减少,但实际上,2022年中国人口将历史性地减少,这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提前了五年。

2015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指出,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到2050年,中国人口可能在13.64亿左右。

这些关于人口预测的报告也影响了我们对独生子女政策发布时间的理解,总的来说,独生子女政策的发布时间仍然为时已晚,不会太早。

近40年来,人口红利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023澳门特马今晚开奖92期,此外,由于这一代人没有太重的赡养老人责任,他们的储蓄习惯为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本积累。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芳认为,中国人均GDP增速的27%来自人口红利,而随着中国人口的历史性下降和老龄化不可避免的到来,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负担沉重的老龄化人口”。

老年人目前的生活几乎要靠我国的养老制度来支付;在现行制度下,养老金制度仍以现收现付制为主,即在职人员按月领取养老金,这部分支付资金通过统一管理的养老账户支付给退休老人。

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理解,年轻人正在支持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老龄化越来越深,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年轻人需要赡养的老人越来越多,在养老金相同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每个上班族需要赡养的费用在增加。

最终,我们将看到老龄化社会的压力将平均分配给社会的每个成员,供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也将转化为人们的精神压力。

此时此刻,我们距离大前健口中的“低欲望社会”还有多远?

老龄化当然不应该成为社会的负担,但更现实、更紧迫的问题是,当大量独生子女需要承担四位老人的负担时,除了衣食住行、医疗等基本费用外,更大的问题可能是,这些独生子女能否在上班和赡养老人之间找到平衡?

答案很难。

除了赡养父母,这些上班族退休后还需要每月缴纳养老金供养老人,随着我国进入高度老龄化,我们更容易看出,一些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甚至可能领先于年轻人。

那么年轻人呢?由于生活成本高昂,他们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更像老年人。

根据彭博日落指数,平均每3.5名在职员工就要养活一名老人,而美国为4.4名在职员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的劳动力压力甚至比美国还要大,这还不包括两国人均GDP的差异。

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会更大。

1961-1970年间出生的人口接近3亿,是中国最大的一代人,2020年后将进入老年人口统计范围。

这也意味着,从2020年开始,中国每年平均退休人数将高达2000万人,远高于经济增速,尤其是人均GDP。

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老龄化速度加快,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负担将越来越重,在房车、结婚生子的硬成本下,年轻人不可避免地会再背负养老金的负担。

当上海这个一线城市拥有全国领先的人口之一时,那些年轻人离开小县城,只剩下老人的人口状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结束。

罗先生,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对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感到好奇,乐观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