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标题图片|

“人力效率”是“人力资源效率”的简称,可以有多个维度一肖一码100%中奖一,比如某公司年营收10亿,净利润5000万,员工100人,那么人力效率在营收方面就是1000/人/年,在利润方面就是50万/人/年。

对于一个拥有100名员工的公司来说,达到这样的生产效率已经非常高了。但还有一家公司更令人印象深刻:其人均营收为5.6亿元,净利润为1.6亿元。

这家公司就是中国中铁旗下的京沪高铁(SH:)。2023年,京沪高铁实现营业收入406.8亿,同比增长110%;扣非净利润115.5亿,同比增长2104%;该线路列车共发送旅客532.5万人次,同比增长209%;年末资产总额2922亿元,员工73人。

远距离 73,近距离 73000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设24座车站,总投资约2200亿元。上述资产被国家铁路集团“打包”投入上市公司,募资306亿元。

京沪高铁劳动效率高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采取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将沿线的北京局、济南局、上海局委托进行运输管理(包括运输组织和设备管理),牵引供电和电力设施运行维护等委托给中铁电气化局进行管理。

下图中,红色虚线框内标示的是京沪高铁所涉及的主要环节,其他环节则由委托铁路局承担,京沪高铁负责监督检查。

招股说明书披露,京沪高铁主要向北京、上海、济南三个铁路局(合计员工人数超过40万人)采购“运输管理服务”和“动车组使用服务”。

作为高铁(含24座车站)的拥有者,京沪高铁只有70多名员工,但在1318公里的铁路线上,有至少7万名铁路工作人员为旅客提供服务(假设北京、上海、济南三个火车站,铁路局有六分之一的员工为京沪高铁服务)。

精湛的业务架构

京沪高铁高效率的秘诀并不简单,持有资产、委托铁路局经营、以某些名义收取税费,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不可能直接在A股市场募集300亿元。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借助京东电商平台来解读京沪高铁的业务格局。

1)架构与电子商务平台类似

1318公里铁路、24个车站犹如一个电商平台,北京、上海、济南铁路局各开行多对列车。

例如北京南往上海虹桥的G1、G7、G9、G17均为整点发车,约4.5小时到达上海,深受旅客欢迎,上座率较高;G14、G16也是整点发车,约4.5小时到达上海。

以上列车均由北京铁路局运营(铁路术语),京沪高铁的角色是“非运营”。

北京铁路局就像是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73 名员工创造 406.8 亿营收,这家公司的人效为何如此惊人?,其需要向平台缴纳的费用包括“线路使用费”、“电网使用费”、“票务服务费”等等。

京沪高铁也“代运营”部分列车,与京东自营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京沪高铁不具备自营列车的能力,要把所负责的列车交给北京、上海、济南铁路局代运营,收费包括“托运服务费”、“商旅服务费”等。

我们来理清一下:

京沪高铁是To C模式,服务于旅客(相当于京东自营业务)。票价收入确认为“旅客收入”;支付给铁路局的费用算作收入成本;京沪高铁是铁路局的甲方。

京沪高铁为非经营模式,其服务对象是铁路局(相当于京东服务于平台卖家),以“线路使用服务”、“网络使用服务”、“车站旅客服务”、“售票服务”、“车站供水服务”等名义收取费用;非责任模式下,京沪高铁为铁路局的第二方。

与京东不同,京沪高铁全线列车均由各铁路局提供,没有大量的“第三方卖家”,“自营”业务也由这几家公司负责。铁路局必须履行合同,否则73名员工将忙不过来。

京沪高铁已转型成为类似京东、天猫的“平台”。

2)初始设定为“55”,8年后演变为“46”

自2016年以来,路网收入占比已从不到50%上升至60%以上:

2016年客运收入119亿;路网收入142亿,占总收入的46%;

2018年,客运收入158亿;路网收入158亿,占总收入的48.9%;

2019年,客运收入156亿,同比下降0.9%;路网收入170亿,占总收入的52.1%;

2020年,受疫情影响,客运收入76亿;路网收入172亿,占总收入的69.4%;

2021年,客运收入回升至100亿;路网收入近189亿,占总收入的65.4%;

2022年,客运收入再受挫,不足51亿;路网收入139,收入比重提升至73.1%;

2023年,客运收入飙升至160.8亿;路网收入242亿,占总收入的60.1%。

京沪高铁的“初装”,客运和路网各占一半。

73 名员工创造 406.8 亿营收,这家公司的人效为何如此惊人?  第1张

非依赖模式下,京沪高铁按“运行公里”计费,以列车数量和运行线路计算,与旅客上座率无关,因此网络收入受疫情影响小于客运收入。

经过8年的运行和疫情冲击,路网收入占比提升了14个百分点,形成了“4:6”的格局。

资产结构暴露

京沪高铁架构精巧,有自营业务(责任),也有平台服务(非责任),看上去很像京东,但其独特的资产结构还是暴露了它的真面目。

京沪高铁的资产结构非常不寻常——非流动资产占比远高于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死的”,比如厂房、设备、土地等;流动资产是“活的”,比如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

非流动资产只有与流动资产相匹配才能创造效益,对于每个行业的企业来说,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就像面团里加水,烤面包,做馅饼一样。

通过与类似业务的公司对比发现,京沪高铁的流动资产占比相对较低。

以铁路客货运输为主营业务的A股公司包括广深铁路(.SH)、大秦铁路(.SH)。

2023年末,广深铁路流动资产88亿、非流动资产284亿,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23.6%;

2023年末,大秦铁路流动资产806.7亿,非流动资产2076.7亿,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43.2%。

截至2018年末,京沪高铁流动资产115亿、非流动资产1642亿,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93.4%,流动资产仅占总资产的6.6%。#地太多,水太少#

随后几年,京沪高铁流动资产金额和占比双双下滑,截至2022年底,京沪高铁流动资产仅为61亿,占总资产的2.1%。

2023年流动资产回升至144亿(主要由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加143亿),占总资产的4.9%。

京沪高铁与大秦铁路、广深铁路有很大区别,更像是一家租赁公司。

客运服务很难赚钱!

京沪高铁并未单独披露客运服务费用和网络服务费用,而是提供了总成本十项明细:折旧、能源支出、机动车使用费、网络使用费、委托运输管理费、营业旅客服务费、高速铁路运输能力保障费、电力及牵引电源维护费、安全生产费、运输业务服务费。

通过逐项分析,十项成本中有八项为客运服务直接成本;安全生产费按上年度营业收入的1.5%计提;折旧可平均分摊到客运服务和路网服务上,从而增加铁路毛利。

让人吃惊的是,京沪高铁客运五年来,根本没赚到钱!

2018年客运服务收入158亿,成本(预计)148亿,毛利10.3,毛利率6.5%;

2019年,客运服务总损失(估计)5.2亿,损失率3.3%;

疫情三年(2020-2022年)期间,毛损失率分别为96%、61%、172%;

恢复期(2023年),毛损失33亿(预估),损失率大幅降低至20%;

粗略估算难免会高估客运成本澳门今晚必中一肖一码,但“客运不赚钱”的结论大致正确。或许这也是京沪高铁不单独披露客运和路网业务成本的原因。#京东也不披露自营业务成本#

202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营收1.25万亿元,净利润33亿元。18个铁路局中,12个亏损,6个盈利,其中上海局盈利17.1亿元,北京铁路局亏损61.4亿元,济南局营收1.25万亿元,净利润295亿元(未披露盈亏)。

由于三分之二的铁路局都没有盈利,京沪高铁客运业务亏损也就不足为奇了。

短期表现积极

2023年12月23日起管家婆必出一肖一码,京沪高铁实行浮动票价;2024年6月14日,将悄然推出“优先一等座”,票价比一等座高出三成左右,最高可达1446元(商务舱票价从1748元到1998元不等)。

头等优先车厢内共有24组“贝壳式电动座椅”,最大的特点是可以180度旋转,价格堪比机票,速度也没有飞机快,却拥有民航所不能给予的“扔鸡蛋自由”。

旅客周转量与票价同时创下新高,力争用“戴维斯双击”挽回疫情期间的损失,京沪高铁的想法与航空公司如出一辙,相比2019年,国航2023年旅客每飞行1000公里将多付75.4元。(详情请见虎嗅2024年7月30日文章《国航回归市场,全因涨价?》)

早在2019年,京沪高铁净利润就达119亿,2024年,货量、运价双增长,短期业绩向好。

然而,高铁票价的上限是机票。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您对目前的投资市场有哪些疑虑?

作者正在招募粉丝,他是财务报告解读专家,这是他的第1000篇上市公司分析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佟师傅粉丝群,直接与佟师傅交流。

正在改变世界或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