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科举尚未成风,“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新进士考中后,会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金漆涂在纸条上,用来向家人报喜,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旗帖”。但由于“泥金帖”是读书人在家书里寄送,而非通过官方渠道投递,因此并不算是正式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后来,“泥金帖”经常出现漏寄或遗失的情况,其使用逐渐受到限制。

唐末,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高考录取通知书”也随之改变。“泥金帖”最终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加强版的“金花帖”。这是在原有“泥金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式,更加凸显了“高考录取通知书”的严谨性和正式性。它用素绢制成,镶金花2023管家婆精准免费大全,用金粉写上考生姓名、名次,由政府另行寄给考生,不​​再附在学生家书上。“金花帖”的尺寸有专门规定,必须“宽三寸,长约四寸”,从而成为中国古代豪华版的“高考录取通知书”。由此可见当时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除了记录考生的功名,还专门记录考官的姓名、职称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2023年,并附上考官的“亲笔题名”。 “金花帖”不仅是对考生才华的认可,更是家族荣誉的象征。每当“金花帖”送到考生家中,都会引起轰动。平民百姓对此十分珍视,通常会将其悬挂在家中的大厅,以彰显家族光辉,激励子孙后代。富裕家庭甚至会将其送到宗祠,供族人参观,以表敬意。

宋代科举制度已相当完备,“高考录取通知书”自然也随之完善。当时的“金花帖”采用“黄花纸”涂金粉,改名为“金花榜”。与唐代的“金花帖”相比,“金花榜”更为简朴,却更显尊贵威严。“金花榜”上主要写上考生姓名、籍贯、三代近亲属姓名,传达考生的录取信息。此外,宋代还出现了“科举恩书”制度,对考生进士进行奖励,以示恩宠和尊荣。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顶峰,《高考录取通知书》也更加规范。这一时期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不再叫《金花榜》,而是统称为《喜讯》或《通告》,民间则称之为《喜讯》。官方发给考生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上直接写明考生的排名及相关信息。同时澳门一肖一码100%准确1,还出现了专门印制科举喜讯的印版。榜书员只需将考生的姓名、排名等信息填入印版,便可快速制作出《高考录取通知书》。这种规范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还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经历了从“泥金帖”到“金花帖”再到明清时期的“报喜帖”、“报到帖”的演变过程,都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用于通知考生考取成功的重要文书,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也见证了科举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对于了解古代科举制度、文化史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追溯历史:从泥金帖子到现代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演变,是难得的重要文物。

古代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至今仍可见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些明清时期的科举录取通知书,湖南省博物馆也展出过清乾隆年间的“乡试录取通知书”。此外,一些地方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或私人收藏家也可能有收藏。

□彭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