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洮河龙化石

锯齿龙化石

阳泉寿星化石

在地球悠久而神秘的历史长河中,化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生命的起源、演化和灭绝,它们就像时间的使者,向我们传递着远古世界的信息。博物馆“金之瑰宝”自然资源标本科普展厅在化石展区探秘三件晚二叠世四足动物化石标本。

走进市博物馆“山西瑰宝”自然资源标本科普展厅,这里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遗产和时间印记,140余件岩石、矿物、矿石、化石标本,展示了山西省及阳泉市丰富多样的自然遗产。矿产资源、珍稀奇异的生物种类、独特秀美的地理地貌,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在化石展区内,楔形齿兽、白氏洮河龙、阳泉长寿蝾螈3个晚二叠世四足动物化石标本,对阳泉市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化石资源具有不同的意义。

2019年,阳泉市在二叠纪孙家沟组首次发现锯齿龙的完整头骨化石,锯齿龙生活于二叠纪晚期,因牙齿最外侧有细小的锯齿而得名,其平均体长约2米,身体短小臃肿,动作笨拙,头部有奇异的肿瘤和脊状物,身体覆盖着骨板,以植物为食。

探秘阳泉市博物馆化石展区,揭开二叠纪晚期四足动物神秘面纱  第1张

锯齿龙的灭绝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地质学家研究发现,二叠纪早期山西地区河流湖泊众多,湿润的气候、茂盛的植被为锯齿龙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湖泊周围的林地中则自由生活着锯齿龙。

然而好景不长,二叠纪末期,板块运动、火山爆发等地质效应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山西地区由湿润转为十分炎热干燥,植物纷纷死亡,原本遍布各地的河流湖泊也迅速干涸。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锯齿龙不得不向仅存的水体靠拢。随着水分的蒸发,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底的淤泥也浮出水面。在饥饿和炎热的驱使下,锯齿龙向仅存的水体靠拢。残存的水面一步步向前移动,沉入淤泥之中,最后被厚厚的地层掩埋。

2020年,国家、省市媒体均报道了阳泉市发现新物种白氏洮河龙。白氏洮河龙生存于二叠纪晚期,距今约2.54亿年2024澳门天天六开彩免费资料,比恐龙还要古老。

经过两年的化石复原和研究,中科院专家团队证实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二齿兽新种,这一新类群具有以下区别于其他属和种的特征:犁骨腹面光滑,翼骨龙骨缺失,翼骨中板狭窄,泪骨与上颌骨隔板接触,翼骨不与上颌骨接触,枕骨髁宽大呈弧形,侧齿骨架细长,但具有明显的背腹面。

我国对二叠纪四足动物的研究历史悠久,在新疆发现了大量二齿兽化石。但长期以来,在华北地区广泛出露的二叠纪地层中,均未发现二齿兽化石,仅有少量锯齿龙类化石。1989年,内蒙古大青山脑包沟组报道的边缘大青山兽打破了沉寂,但在更为广泛的孙家沟组却未发现。洮河龙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是我国二叠纪孙家沟组发现的第一只二齿兽,对于晚二叠世的古地理、古气候以及二叠纪大陆架灭绝时间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华北地区晚二叠世Psj最年轻原脊椎动物化石记录》在《化石记录》( )上发表,文章报道了我国首次在华北板块乃至东亚地区发现原脊椎动物化石。该化石以其发现地命名为“阳泉长寿蝾螈”,阳泉长寿蝾螈是目前已知最长寿的原脊椎动物化石,也是华北板块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此类化石,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记录。

阳泉长寿蝾螈体型大、牙齿锋利,与现代鳄鱼相似,是河流和湖泊中的顶级捕食者。在距今约2.54亿年前的晚二叠世,华北板块罕见地保存着热带丛林环境。阳泉长寿蝾螈在晚二叠世期间在阳泉地区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与石炭纪至二叠纪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它们在欧洲和北美的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地层中分布较多,但自二叠纪以来探秘阳泉市博物馆化石展区,揭开二叠纪晚期四足动物神秘面纱,这些地区气候的持续干旱,迫使原生脊椎动物不得不迁徙到气候更适宜的地方。

此前,该类动物被认为在二叠纪早期就已灭绝2023澳门六开彩结果记录,而晚二叠世阳泉长寿蝾螈化石的发现,比已知记录晚了近3000万年,刷新了我们对该类古生物分布的认识。阳泉长寿蝾螈与白氏桃黑螈生活在同一时期,这些化石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二叠纪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多样性。

阳泉是我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产地之一,近年来,阳泉市在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并积极配合中科院开展古生物化石研究2023澳门正版资料大全免费,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步伐从未停歇。

来源:阳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