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美国债务总额首次超过35万亿美元,这一事实提醒人们,有关税收和支出计划的立法之争在华盛顿再次迫在眉睫。

下一个“X日”会到来吗?

“债务上限”是美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怪兽,最终把美国逼入了绝境。

这一上限相当于美国国会授权联邦政府举债的“信用卡额度”。

一旦这张“牌”打爆,美国政府将不再有权举借新债,国会将需要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以避免债务违约。

BBC报道截图

多年来,凭借美元支撑的金融霸权,以及美联储印钞机的支撑,美国历届政府总能将债务控制在上限以下,但这并不是靠削减债务实现的,而是靠不断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

然而,随着近年来美国政治日益两极分化,债务上限政策工具已经演变成彻头彻尾的党派工具。

最近的债务上限之争发生在一年多以前。

自去年初美国债务最后一次超出国会设定的债务上限以来,两党经过数月斗争,才在美国财政部预计无力偿还债务之前,于去年6月最后一刻通过了一项两党法案管家婆一码一肖100中奖,同意在2025年1月1日之前暂停提高债务上限。

这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第103次调整债务上限。

然而,这项政治协议不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反而让美国政府在今年总统大选尘埃落定之前获得了“无限制借钱”的自由。

《纽约时报》:美国财政部7月29日称,今年第二季度举债2340亿美元,预计第三季度举债7400亿美元。

可以想象,明年1月现有法案到期后,美国国会将不得不再次试图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

然而,11月大选尚未举行,届时哪个政党将执政仍不明朗,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债务上限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财富》杂志分析称,随着美国财政部下一个“X日”临近,选举混乱可能引发又一场债务上限“摊牌”,只是届时财政部长是否会被替换,新财长是否会像现任财长耶伦一样继续为此“奔波”,还不得而知。

《财富》杂志报道截图

作为全球最抢手的投资资产,美国国债迄今没有违约记录。但即使濒临违约,代价也将十分惨重。

以奥巴马执政时期的2011年为例,尽管当时两党债务上限之争最终没有导致债务违约,但评级机构仍然下调了美国政府的信用评级,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动荡。

两党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即使是短暂的违约也会给股市带来冲击,导致利率飙升,增加从企业到个人的借贷成本。债务增加和利率上升可能会耗尽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核心社会计划的宝贵资金。

“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没人知道美国两大党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在明年1月的最后一刻成功“拆除炸弹”。

美债总额突破 35 万亿美元!美国会提高债务上限吗?  第1张

但正如福克斯新闻的评论,即便国会再次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失控的问题,而只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福克斯新闻报道截图

在“谁制造了债务危机”的问题上,共和党指责民主党花钱过多,导致财政赤字不断累积,民主党则指责共和党减税,导致政府入不敷出。

但事实是,两党政府造成的债务“不是最多的,只是更多”。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十年后,也就是2034年,美国债务将超过56万亿美元。

届时2024年新澳版资料正版图库,仅这笔巨额债务的年度利息就将从今年的8920亿美元翻一番达到1.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支付的债务利息将赶上医疗保险支出。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近年来,市场对美国债务的担忧不断加剧。

仅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多次强调美国债务飙升对全球经济构成风险。

上月底,在完成对美国经济的年度评估后,IMF进一步警告称,失控的债务状况最终可能破坏美国经济增长,并可能演变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经济学家们曾多次警告,美国必须削减开支、增加税收,才能阻止债务持续增加。但在这个关键的选举年2023今晚澳门开奖结果是多少,两党几乎不可能做出任何让步。

《华盛顿邮报》评论指出,特朗普任内美国债务增加逾8万亿美元,拜登上任三年多来又增加逾4万亿美元,但两党除了互相攻击外美债总额突破 35 万亿美元!美国会提高债务上限吗?,始终缺乏自我反省。

“2012年大选,共和党竞选纲领15次提到国债问题,但今年的竞选纲领却只字未提;民主党今年的竞选纲领要求未来10年减少3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但该党的实际行动却与此背道而驰。”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事实上,即便美国可以凭借金融霸权继续无限借钱,但就像美国债务一样,美国信用最终也会透支。

《华尔街日报》发表《债务会让美国帝国沉没吗?》文章,警告美国正在走向未知的“债务海洋”。

有人认为,对债务后果的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控制货币的政府只需“印钞”就可以避免破产或违约。然而,回顾历史,这种观点并不令人放心。

文章援引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话称,任何一个大国,如果其债务偿还费用超过其军费开支,就不可能长期保持强大,历史上所有欧洲大帝国都是如此。

“而且从今年开始,这项法律将得到美国的验证。”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来源:环球资讯电台《环球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