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成年女性的衣服尺码是不是越来越小了?!”天津市和平区的王女士近日去商场买衣服时不禁发出这样的疑惑和感叹。她看中了一件T恤,按照自己的身形要求买M码(160),却发现根本穿不了。

类似的情况她遇到过多次,以前都是穿M码的,但近两年,M码的女装好像越来越小,她一度怀疑自己太胖,需要减肥,心里挺着急,但其实这些年她的身材和体重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有一次我给孩子试穿了一件160码的T恤,非常合身,几年前买的M码T恤我都穿过。”王女士告诉《法制日报》,她的很多女性朋友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有网友还抱怨,自己92磅的成人女装穿不下自己,而35磅的妹妹却穿得上。

受访专家认为,部分商家以小尺码为噱头,称“穿小尺码的衣服是对女性身材的考验”,宣扬小尺码女装涉嫌违反《广告法》。消费者应勇敢监督商家,对不合理的服装尺码说“不”;在服装领域,我国已出台相应国家标准阐释最准一肖一码一一子中特,成人女装尺码越来越小,92 斤女子竟穿不进 M 码,你还能穿下吗?,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服装。

成年女性的服装尺码越来越小

“今年的女装太小了。”

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名博主发布视频进行吐槽。视频中,一名年轻女子秀出自己买的L码夏季女式吊带裤,但试穿时,她身高168cm,体重不到110公斤,却完全穿不进去。“之前L码可以穿54公斤到60公斤的人,但现在L码怎么这么小?”

来自浙江杭州的黄女士曾经是小码女装的狂热粉,尽管身材苗条,但她并不喜欢如今一些商家大肆宣扬的“小码风”。她说,以前去店里买衣服都是XS、S码的,但今年夏天去品牌店买背心时,M码的却穿不进去。“这么多年身材都没变,没想到女装尺码都缩水了!”

“商家可以根据大众审美和用户需求来设计服装,但不能随意改变尺码,更不能以缩尺作为商业模式来推广。”黄女士说。

王女士对此表示认同:“目前减肥在女性中已成为一种潮流,商家也将正常的服装尺码做小,这样会加剧女性的身材焦虑,甚至导致一些女生进行不健康减肥。”

在北京居民张女士看来,一些商家故意把尺码做小,称这样做是为了“显瘦”“好看”,“穿小码的衣服是对女性身材的考验”,实际上造成了对女性的“尺码欺凌”。“我这几年体重没什么变化,但穿的衣服尺码却越来越大,以前穿M码,现在要穿L码、XL码,有时候都不敢跟朋友去商场买衣服,还产生了身材焦虑。”

有一次,张女士试穿了一件L码的连衣裙,但还是太小了,店员直接打电话给仓库工作人员要了最大码,这让她感到非常尴尬。然而,她最近发现,大码童装似乎成了成人女装的替代品——她发现,某品牌童装店里一件160码的上衣,腰围有80cm,穿起来很宽松舒适,而不远处某品牌女装店里一件160码的上衣,腰围只有62cm。

不仅线下品牌店,一些线上直播间也售卖尺码较小的女装。山东济南的宗女士称,前段时间在某直播间买过几件衣服,但送到后都穿不上,后来再次买衣服时,她只好根据主播给的尺码再订大一到两个码。宗女士称,她量了一下发现,最近在网上买的XXXL码衣服,胸围86cm,腰围77cm,而几年前在专卖店买的L码衣服,胸围88cm,腰围78cm,比XXXL码还要“大”一点。

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东、西城区的几家商场,发现不少店铺将非常小巧的紧身衣服摆放在柜台的显眼位置。在一家打着“辣妹俱乐部”等标语的店铺里,各类T恤、连衣裙都非常迷你,比如一件160码的裙子,腰围大约只有女性前臂的长度,一边不到30厘米。店家称,来这里买衣服的女性,个个身材都很好。

在一家女装店里,我看到一件吊带背心(160码),但腰围只有60cm,店里所有的衣服都是均码。当我让身高近160cm、体重近100公斤的朋友挑选衣服时,店员建议买宽松的版型,避免不合身。

“我还以为走进了一家童装店,成年女性怎么能穿这么小的衣服呢?”在女装店等女友买衣服的男孩说。他终于知道身材匀称的女友为什么一直说要减肥了。“这一定和服装店的衣服尺码缩小有关。”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社交平台上也有小码、BM(适合瘦小女生的服饰类型)的风潮。在社交软件上搜索“BM穿搭”,立刻就会跳出很多帖子,比如“BM风上衣合集”、“做个BM女孩”等。

“我身高170cm,体重不到105公斤。”一位看上去很瘦的博主在自己的账号上分享了自己试穿BM风格服装的经历,称自己“还是很强烈地有想要瘦下来的冲动”。

异常审美情趣取向叠加

女性服装尺码越来越小,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还是故意制造“身材焦虑”?

受访专家认为,女性服装尺码越来越小,是由于审美扭曲和利益导向造成的。

“市场调节是自发的,一些商家因为有利可图,故意把女装尺码做小,这里面综合体现了市场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舆论引导。”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刘秋岑说。

她进一步分析管家婆一肖一码100%准确,一方面,商家把尺码做得越来越小,博主们也穿小码的衣服吸引流量,都是因为有热点,有人愿意为此买单;另一方面,这些商家和博主又一次通过宣传加剧了普通人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仿佛整个互联网上都充斥着模特身材的人,穿不了小码的衣服就是不健康、不好看,甚至还会以不健康的方式盲目减肥,追求所谓的“完美身材”。

上海英东律师事务所婚姻家庭事务部主任方洁认为,女性服装尺码不断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当下流行的“白、瘦、幼”的审美,这种审美标准催生了“虚荣尺码”的营销策略,利用消费者迎合所谓主流审美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推高小尺码服装的销量。

在她看来,“白、瘦、年轻”的审美是男性视角的趋同,商家以小码为噱头,称“穿小码衣服是对女性体型的考验”,无疑是从错误的角度看问题,一些女性消费者受到了网络PUA(精神控制)不良风潮的影响,从服装的消费者变成了服装的“奴隶”。

“‘穿衣自由’是人身基本权利,提倡试穿小码衣服的商业行为,是对穿衣自由的限制,是对女性身体的‘霸凌’。用‘白、瘦、幼’审美绑架女性,大肆营销小码女装,贩卖身体焦虑,违背了企业活动不歧视的原则。”方洁说。

完善体系,推行标准尺寸

女装尺码有标准吗?

方洁介绍,我国女装号型国家标准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1981年,根据当时人体测量数据,制定了第一部女装号型国家标准;1991年,相关部门发布第一版服装号型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1997年,我国对服装号型国家标准进行修订,改为推荐性标准。

“上一次女装尺码标准的全面修订是在2008年,当时的《服装女号(GB/T 1335.2-2008)》取代了之前的GB/T 1335.2-1997。标准至今没有太大变化,其依据的人体数据依然来自于以前的测量。”方洁说,当服装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女性体型和审美的变化,推荐性标准对于商家来说仅仅是参考数据时,那么服装尺码标准的“决定者”就逐渐变成一些商家追求市场利益,越来越小的女装尺码就应运而生了。

调查指出,随着女性衣着不断“缩水”,很多女性为此感到困扰,有的女性甚至不惜减肥,只为挤进令人震惊的窄码衣服。

在刘秋岑看来,要解决女性服装尺码问题,就不应该主张将服装尺码与身材标准绑定,这样会束缚审美和社会评价标准。如果过分追求女性服装小码化,越来越多的女性会为了追求完美而牺牲健康。社会应该承认多元化的美。

方洁发现,令人欣慰的是,社会已经逐渐认识到女性服装尺码越来越小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很多女性已经敢于对小码女装说“我穿不了,但这不是我的问题”。

“要正视国家推荐性标准过于陈旧,不能适应女性体形变化的事实,建议相关部门更新全国人体体形数据,相应修订服装尺码标准。”方洁建议,尽管目前我国尚无针对异常服装尺码的立法规定,但面对服装尺码乱象,监管部门可以选择试点,集中要求各大爆款服装品牌执行标准尺码,从而引导和推动服装行业建立更加健康积极的行业规范。

“消费者发现服装尺码偏小,不符合一般体型标准时,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服装尺码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产品质量不合格,消费者协会应主动发现并解决这一问题。”在方洁看来,商家宣传小码女装,涉嫌违反《广告法》,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嫌欺诈消费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对涉嫌违反《广告法》的商家进行查处。消费者可以通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涉嫌欺诈行为,或采取法律行动来维护自身权益。

“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4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当考虑妇女的特殊需要,配备符合妇女需要的公共卫生间、母婴室等公共设施。可见,公共场所母婴室、女厕所等公共设施的配置日趋完善。与妇女着装相关的问题也需要社会重视,公平合理对待。”方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