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复杂的规则、眼花缭乱的大学专业以及不容乐观的就业环境让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以张雪峰为代表的“导师”也纷纷涌现。

考生除可通过参考资料、购买咨询服务获取相关信息外,还可以通过联系高校招生办公室获取相关信息,部分高校还在各省设立了线下招生团队。

但考生和学校的立场往往不一致,考生希望用好每一分,考上更好的学校,而学校录取的核心KPI是尽可能拉高分数。

郑晔是985高校的学生,也是该校贵州招生组的资深成员。几年前,作为贵州考生的他第一次认识了招生组。一年后,他加入招生组并一直在那里工作。

每年高考季,他都会迎接和送别很多考生和家长,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无助。受限于信息封锁和资源匮乏,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合理填写报名表。有时候,即使考生知道自己的志向和兴趣,也要面对高校的评判和拉扯,承受父母的期望和县里的指标。

这是一个强调“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时代,高考报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然而,面对家长们的不断追问,郑晔心中却常常有一个疑惑:绝对的“好的选择”难道永远都不存在吗?

以下内容根据他的叙述整理而成。

这与谁被录取无关。

但比分

自入学以来,我一直在我校贵州省招生组担任助教。

我是贵州人,高考完填申请表的时候,就和贵州招生组线下见面,简单问了一下学校辅修政策,就很快确定了申请,后来顺利被学校录取。大一暑假,招生组的老师想让我帮忙,我就加入了招生组。

考大学对于考生和学校来说完全是两码事,除去文科、体育类学生,普通考生要面对四个批次、近百个平行志愿。但对于学校来说,这几周需要进行复杂的招生录取工作,一些中上水平的985招生也将掀起“人才争夺战”。

我们和清华大学住在同一家酒店,贵州省6月24日24点公布成绩,清华大学23点半就派出专人等候学生出门,十几辆车,每辆车2-3个人,时间到了,他们接到各个高中的信息,踩下油门,就冲出去寻找目标学生。

不仅仅是清华、北大,很多同级别的学校在招生时都会相互“挖角”,有的学校甚至开出空头支票:在只有两个招生名额的情况下,学校竟敢与五名考生签订类似“志愿报名确认书”的合同。

(图/“大考验”)

有些考生对学校非常信任,认为学校既然承诺了,签字了,就一定会录取;有些考生太自负,不仔细填写志愿,除了第一志愿,其他志愿都乱填。

考生不知道的是,这份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如果有分数更高的考生报考同一专业,学校只能用弹性名额录取签订合同的考生,如果弹性名额不足或无法使用,考生将不被录取。

最糟糕的结果就是被拒。过去有很多关于这种“违约”的新闻报道,但候选人却无处寻求补偿。他们的前途就毁了。

我们在今年招生团队聚餐的时候谈到了这个问题,一位学长非常激动:“这是一个影响学生一生的选择,为什么有些学校会这样做?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大学失去某个人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不是录取谁,而是分数。所有学校都想提高录取分数线。毕竟招生结束后公布给大家的硬数字才是硬数字。

为了提高这个数字,招生部门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拨出一笔专门的钱作为佣金。

听招生老师讲,有些招生办会实时监控招生情况,时刻关注各大学各省文理科录取分数线排名。如果招生出现突破,比如某所学校录取分数线从各大学第五变为第三,招生组就能分得100万。数字是道听途说,但这种现象一直存在。

再比如“超短裙”招生模式:有的高校把大部分录取名额放在提前批,只在本科第一批安排少部分名额。提前批不影响本科第一批,所以学校公布的最终录取线会很高。至于提前批和本科第一批招什么专业,都是学校自己决定,没人说了算,属于灰色地带。

一切操作完毕,招募的还是同一批候选人,只是分数线提高了。

(图片来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分数线是录取的指挥棒,按照这个逻辑,录取策略也很简单:不用在意分数线,稳住尾巴,让这些考生排在录取线的末端就行,只要他们不是大面积报考其他学校,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差距,这也是录取唯一的KPI。

为确保不留生源,一些高校会使出“黑手法”解构2024管家婆开奖结果,联系大量略落后于学校正常录取排名的学生,不停给考生打电话,确保电话占线,其他高校打不通,逼迫考生用完三次更改选择的机会后,再填为第一志愿,不再允许更改。

家长和考生会想:“学校一直在联系我,在我身上花了那么多时间,他们关心我吗?我对他们重要吗?”他们会按照学校的建议填写申请表,最终会伤害到自己。

考生眼里只有这一条分数线,报考时大家都说:“我这么努力考上,一分也不能丢。”就好像这是一个白菜市场,每个考生都把自己当成一棵白菜,不同的分数对应不同的素质。填报报名表,就等于把自己卖到最高价。

在这个市场中,分数是考生唯一的筹码。

如果考生的分数能把录取线拉高几分,招生办愿意全国协调录取,比如理科生想报考国际关系专业,贵州没有相应的招生名额,如果其他省份招生情况不好,有空位,招生办可以调一个名额。

但前提是他们的分数足够高,或者说分数足够关键,只有对高校有利的情况下,考生和高校之间才会发生“讨价还价”。

这种讨价还价的空间,只有来自中上水平的985高校的考生才有,大多数人在勾选“接受调整”后,只能顺其自然。

全县的同学们具体探讨澳门一肖一码准选一码的应用场景,

没有选择的机会

在贵州招生组工作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来自县城高中的孩子,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2024今晚新澳六我奖,他们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在报考时非常被动。

今年申请截止前三天,我们接到一个男生的电话,他没有报考我们学校,只是来问问情况。我跟他聊了一会儿,觉得他很想来,但我突然想起只剩三天申请时间了,很多人已经用完了三次改名机会。我问他:“你现在还能改名吗?”

他说,由于选择被锁定,所以无法更改,为了防止高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篡改选择,他在申请的第一天就特意用完了三次更改机会,但现在他后悔了。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很多县都有自己的KPI:只有把学生送进清华、北大、复旦、交大、C9、全国前五名这样的名校,高中才能有下一年的经费,才能推动明年的中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建议考生去好学校读“坏专业”,比如名校的医学或护理专业。“坏”就是不适合。对于县里的许多孩子来说,毕业后很难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所以他们只能考研究生或博士。

贵州省各大名校每年录取的护理专业考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县级中学,有的高校在分配招生名额时,会针对这些县级中学考生探秘澳门今晚特马资料查询,比如某高校在贵州有60多个招生名额,其中可能一半是护理专业的。

有的县市将考生叫到一起填表,在老师的监督下用尽三次修改机会,甚至可能在考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准考证密码,修改选择。

(图片来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有想法的孩子会故意避开高中,自己填写申请表。就像这个男孩一样,他故意早早用完了三次机会,而且之后无法更改。更改申请的机会原本是留给考生后悔的,但面对实力强大的高中,他们没有后悔的机会。

高考志愿填报,考生与校方的博弈:985 高校招生组资深组员的无奈  第1张

今年我们还遇到一个要报考法律专业的女生,但是她没有报考法律专业最强的“五院四系”,而是选择了一所法律专业稍弱,但学校整体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

我们讨论了她的逻辑,想知道她是优先考虑学校还是优先考虑专业。她只是告诉我们:“我已经和高中以及我的高中老师讨论过了。”

她所在的高中可能有KPI,要求一定数量的考生考入C9或者中国前五名的学校。至于“五院四系”,不管法学界认可度有多高,只要没有综合类的头衔,基本不会被高中考虑。

专业选择也是考生和家人共同的决定。

当我们接电话或者线下见面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一个家庭的氛围,每年都有类似的家庭:爸爸穿着polo衫,系着腰带,裤子拉得很高,妈妈留着卷发,背着包,还有一个文静的孩子。

连说话的语气都一样,用贵州口音问:你们学校能给我什么专业?能给我报吗?如果不报,我就不考虑你们了。

孩子什么都没说,就像一张荣誉证书一样坐在那里,父母在招生团队面前不停地夸奖他,说他以后不管做什么都会没事的。

(图/“大考验”)

有些家庭会一起商量,但考生和家长分歧很大。今年有个男生想读人文,他和父母在两所同级别的学校之间纠结,他想报我们学校,但父母不同意。有一天我们给他回电话,问他做决定了没有。他说:“今天我说服了父母,但明天可能就不做了。”

有些家庭甚至无法互相讨论,因为考生和家长都不了解学校。

2020年,有位考生来咨询,考完试就去上班,刚从广东回来阐明最准一肖一码100%澳门,身高一米八,皮肤黝黑,瘦削,穿着条纹T恤,背着大包。进来后,他说想学核物理。但父母对他的成绩一无所知,他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父母让他去考国立大学,问:“国立大学一定很棒!”

其实我们学校没有核物理专业,也就是说他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家里人、身边也没人了解,也没人能帮到他。我跟他说了另外两所大学核物理专业不错,让他去那边咨询一下。

更多的考生和家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其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如说不知道哪些是芝麻,哪些是西瓜。

对于贵州的一些家庭来说,稳定就意味着西瓜。

说到连续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不少本科生、硕士生都觉得,这是一个“陷阱”,要把未来十几年的人生“卖”给一个学校、一个导师,完全受学校控制。而且,虽然叫“连续学习”,但实际上,每次提升学历都要经过复杂的考核。

但在贵州,“卖”给家教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一个世代在小县城经商的家庭来说,全家人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7000元,如果孩子能有机会成为导师的“嫡系”,至少能考上博士学位,毕业后进高科技工厂或成为实验室研究员,90%的家庭都不会拒绝。

但这种想法往往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掌握的信息比父母少,会听从学校和老师的建议。

直到上了大学,他们才可能发现问题,有的人慢慢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有的人会遇到难缠的导师……

在家长眼里,如果把孩子养到高考结束,并且取得好成绩,就已经尽力了,剩下的路程,只能交给孩子自己去走。

没有人能一路开绿灯

从事招生工作几年来,我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找工作容易吗?

风向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这几年金融行业降薪,我们根本招不到愿意学经济金融的理科生,大家都开门见山的说想学工程学、人工智能。

至于文科专业,这两年招不到学生。张雪峰说,这两年文科容易考公务员,所以大家都来报考文科。每年文科录取的学生里,至少有一半是冲着公务员考去的,剩下的可能是一两个想认真做学术研究的,剩下的都是转学。

考生的选择都是以就业为出发点的,但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也不代表“生活就稳定了”。

在贵州这样一个信息相对匮乏的省份,张雪峰带来的效应会尤为明显。

这两年有很多家长问:“张雪峰说金融是个好职业,新闻不是,是真的吗?志愿填报机构的老师说申请表要这样填还是那样填,是真的吗?”

我会告诉他们,张雪峰的志愿填报教程是针对300分到700分的考生,很多思路适合别人,但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个人情况远比填报教程复杂。

(图/“大考验”)

其实,我并不反对张雪峰的一些主张,务实的思维没有错,人总得先吃饱饭,才能考虑别的事情。但张雪峰真的能帮助人们实现阶级转型吗?我不这么认为。

我现在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但是我很喜欢它。

我读高二和高三的时候,有位社会科学教授来我们高中做讲座,讲到高等教育的人本主义理念,当时我就想,哇,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我报考大学的时候,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现在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如果放在白菜市场,其实会扣掉不少分。接到招生组的电话时,爸爸摇了摇头,但也没再说什么。

2021年,我接到A校招生助理的私信,他们认识一个想学汉语言文学的女孩。女孩说,自己被B校招生团队说服报考经济学,但是自己数学不好,不想学经济学。B校的老师告诉她,“学经济学和学数学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说法非常具有误导性。如果让一个数学不好的孩子去读经济学,那绝对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他们并不考虑这个女孩的未来,只是想招收她,提高分数线。

A校招生助理希望我跟他一起去劝劝这个女孩,坚持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们都是贵州人,不想看到我们省的学生学不喜欢的专业,或者被骗。

我联系了北大招生办的一位学姐,给她发了很多信息,请她尽力劝说,好在学姐很热情,最终那位姑娘考上了中文系。

这些时刻让我感觉到仍然有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我正在帮助一些人保护他们所爱的东西。

(图/“大考验”)

高考招生就是在“兜售”一幅美好的未来图景,家长和考生都觉得,只要努力考高分,再努力选好专业,就应该人生大开绿灯。

我只能迎合他们,不能在招生的时候给他们泼冷水,他们需要明确的答案,只有听到“xx学校的法学院一定比xx学校的法学院好”、“上海的一定比北京的强”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即​​使选了好专业,也不一定能过得开心,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如果我真的这么说,考生和家长都会觉得自己倒霉。

每年招生季,各大高校的校园论坛上都会出现很多帖子,大一、大二的大学生抱怨生活不如意,后悔选错了专业或学校。每个人心里总会想着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如果我报了其他学校或专业高考志愿填报,考生与校方的博弈:985 高校招生组资深组员的无奈,结果会怎样?”

但如果你问他们:你的生活真的很糟糕吗?如果你学习不同的专业,你的生活会更好吗?他们会认为,不一定。

我刚开始招生的时候,可以跟每个应聘者聊一个小时,甚至讨论一下应该读哪些人文社科方面的书,但近两年来,我发现我什么也做不了。

我能做的就是不撒谎。当候选人确认自己的选择时,我会再问他:你确定吗?你确定吗?要再考虑一下吗?